
2025年3月12日下午,传媒学院“AI赋能教学改革”主题论坛举行第四次研讨会。本次研讨会聚焦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,广播影视节目制作、网络新媒体、广告学专业的十位教师结合各自课程,深入剖析、分享经验,为学院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。

研讨会开场,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张翼老师播放了自己运用AI技术制作的短视频,他结合制作经历,强调师生要紧跟行业发展,积极学习运用AI技术进行音视频创作,同时他也认为,AI虽带来变革,但教师传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会被取代,而是在新的路径和需求上重塑和整合。
张国平老师以“从点子到片子”为题,分享了AI技术在短视频创作中的应用。他展示了剪映的AI智能剪辑模块图文成片、AI文案成片功能,以及“deepseek +即梦+剪映”创作新模式。同时,他辩证分析了AI在短视频创作中的优势与不足:AI能大幅提升创作效率,但优质内容产出仍有欠缺。
张腾老师在研讨会上分享了AI工具融入广告教学的实践探索。他指出,传统广告教学存在创意生成效率低、技术门槛高等局限,而当下行业对AI工具协同能力需求迫切。为此,他提出构建以“企业招标-代理竞标-制作竞标-成品交付”为主线,将AI工具融入各环节的教学流程框架。针对AI时代广告教学意义的思考,他还提出优化方向,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,防止过度依赖与内容同质化。

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教研室主任张永强介绍了教学与专业发展情况。本学期,他在《创新思维训练》课程中引入校企合作的数字人视频生成技术“无人直播” 项目,让学生参与自媒体打造、内容策划、视频拍摄、账号运营等实操训练,采用双导师制激发学生创造力。未来,专业将组建师生AIGC影视创作团队,与郑州头部微短剧公司合作,校政企联合打造红旗渠定制微短剧,举办中韩国际影视学术交流论坛,推动专业朝着更务实、高效、创新的方向发展。

马娜老师以“AI重构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课程教学生态的思考”为题分享观点。她认为AI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,未来应培养学生“脑机协同”的创作能力,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字时代的创作责任感,让学生既能借助AI突破生产力限制,又能坚守人类在情感表达、价值观传递方面的独特性,成为兼具“技术敏锐度”与 “人文防御力”的创作者。
陈春梅老师围绕“AI +新媒体写作课程融合探索”进行分享。她分析了AI写作对文字工作者和教师的冲击,引用莫言、郑渊洁等名人观点,强调人类写作在情感和思考方面的不可替代性。从思维建构、内容搭建、传播方式、伦理与法律四个方面,介绍了AI融入课程改革的思考,通过强化项目实战提升学生写作与思考能力。
秦冠亚老师分享了AI为电影带来的思考,他认为AI技术深刻影响影视产业,高校影视教育要从单一技术教学转向“人机协同创作”思维培养。作为教师,应引导学生掌握AI工具筛选和调校能力,课程需增设AI版权、伦理等专题,构建“三元融合”体系,转变教学评估标准,从作品完成度转向创意独特性与技术适恰性的综合考量。

研讨会上,张翔老师在视频剪辑课程中,积极引导学生利用AI工具进行素材筛选和剪辑思路的规划。鼓励学生利用AI工具进行个性化的视频风格创作,通过调整AI参数,为视频赋予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韩燕飞老师结合《新媒体广告》课程,分享了借助AI增强课堂趣味性、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经验,同时也指出了AI赋能教学存在的问题。她表示要积极拥抱AI,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。
崔伟伟老师介绍了自己在《广告美学》教学中与AI融合的实践探索。她说,AI在理论解析智能化、形式美优化、内涵美提升、新媒体创作适配、审美能力培养五个方面发挥作用,构建了从理论学习、创作实践到效果评估的闭环,推动广告美学教育向智能化转型。

传媒学院院长张帅旗,副院长丁雪艳、冯美参加了本次研讨会。张帅旗院长对本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肯定,认为其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合作,拓宽了AI教学应用视野,梳理出改革痛点与难点,为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。学院未来将持续推进AI与教学深度融合,加强教师培训,鼓励跨专业联合教学,引入更多教学资源,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传媒人才。希望全院老师在AI浪潮奔涌而来的当下,转变观念,大胆实践,深度探索,认真思考总结,让传媒学院在2025年AI赋能教学方面有质的提升和飞跃。
撰稿:王洋
摄影:王豪杰
一审:王洋
二审:张永强
三审:冯美